
七下19《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析文章语句,体会作者笔下紫藤萝花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整合同类信息理清作者的游踪,体会本文采用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品析具体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紫藤萝之美的。 2.勾画表现作者情感思绪的语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 3.说出托物言志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情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字词储备 瀑(pù)布 迸( bènɡ)溅 挑逗(dòu) 凝(nínɡ)望 繁(fán)密 枯槐(huái) 遗憾(hàn) 伶仃(línɡ dīnɡ) 2.认识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 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她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受到外国文化长期熏陶,其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开放。文字冲和平淡,情深意长。各类创作都深受瞩目,代表作品有散文《紫藤萝瀑布》,短篇小说《红豆》。 3.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与作者感情深厚的小弟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的小弟冯锺越,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是我国第一代飞机专家。但是他三十年奔波在外,积劳成疾,正当盛年,身患绝症,生命之花即将凋落。 4.通感 通感是一种将人的不同感觉相互沟通、挪移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诗人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的感觉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从而创造出一种更加丰富和奇妙的艺术境界。 二、课中学习 花语协会面向全校征集以“一树紫藤萝,一段作家情”为主题的海报作品,请同学们以课文《紫藤萝瀑布》和助读材料为素材,积极参与海报设计,即配图、配文、花语,设计要求如下: 1.配图要准确展现花之美(看花) 2.配文要生动体现花之情(忆花) 3.花语要深刻反映花之思(悟花) 任务一:设计配图,展现花之美(指向目标1) 1.请你自由朗读文章,思考该从哪些方面设计配图,并详细阐述该怎么设计?(提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紫藤萝的?) ①花形上: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整体形态)。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花穗的形态)。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花朵的形态)。 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描绘的。 ②花色上: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紫色) ③花味上: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淡淡的香味,令人感到梦幻) 2.总结:所选配图应该体现紫藤萝的花形茂盛、花色淡雅、花香梦幻。 任务二:精选配文,体现花之情(指向目标2) 1.精读课文,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读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文段,结合所选配图从文中挑选句子作为配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把紫藤萝瀑布展现得如此美丽动人?(提示:修辞、通感、选词、感官、动静结合、想象等) 示例:我们小组选择“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也不见其终极”这句作为配文,理由是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藤萝花的繁密,展现了一树蓬勃旺盛的紫藤萝。 2.总结:这是一树茂盛繁密、生机勃勃、梦幻唯美、昂扬向上的紫藤萝。 任务三:结合背景,领悟花之思(指向目标3) 花语是指人们根据花的形态、特点等将花赋予一定的意义,借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哲理,每一朵花都有属于她独特的花语。如向日葵的花语是“只要朝向太阳,心中便不会有阴影”,那紫藤萝的花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