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2303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小升初综合测试卷(二)(有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06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2024-2025,学年,语文,小升,综合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小升初情境化命题综合测试卷(二) 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时间:120分 满分:100分) 题 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 分 主题情境:探民俗文化 感千年底蕴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传统节日的丰富习俗到诗词歌赋的深厚内涵,从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到现代文化的传承创新,民俗文化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通过这份试卷,我们将一同走进民俗文化的宝库,探索其中的奥秘,感受千年的文化底蕴。 【活动一:梳理民俗字词】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0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 】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 ① “得中”②“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后又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泪罗江自尽,因此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寄托【 】思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拜祭龙祖,后又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而在传承发展中,端午节又杂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文中“【 】”内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祟 哀 蕴含(yùn) 不辍(zhuì) B.崇 衰 蕴含(wēn) 不辍(chuò) 崇 哀 蕴含(yùn) 不辍(chuò) D.祟 衰 蕴含(wēn) 不辍(zhuì) 在文中横线上填人一组关联词,使语句连贯,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既 ②又 B.①之所以 ②是因为 C.①虽然 ②但是 D.①因为 ②所以 3.一位同学找到一幅端午节的书法作品,但是其中的“端午"两字被破坏了,你认为下面哪一幅作品与原作品最为匹配 ( )(2分) 4.很多名家都写过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鲁迅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 B.沈从文的《腊八粥》从孩子的视角表达了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C.《藏戏》为大家介绍了藏族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D.《迢迢牵牛星》是一首跟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的古诗。 5.下列诗词句与所描写的节日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D.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旦 二、按要求写句子。(12分) 1.照样子,补充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爱是出门时的叮嘱,是回家前的等候;爱是 ,是 ;爱是 ,是 。 照样子,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2分) 重: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静 冷 热 快 紧张 兴奋 : 当心情不同时,我们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心情“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6分) 走在校园里 奔跑在雨中 小鸟在枝头鸣叫 听音乐 选择的情境: 心情“好”: 心情“不好”: 三、根据内容提示填写诗句。(12分)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同的节日吟诵不同的诗句。寒食节时我们会吟诵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人们会吟诵《迢迢牵牛星》中的诗句:盈盈一水间, ;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时会吟诵孟浩然的诗句:待到重阳日, ;中秋节我们会吟诵王建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 。《长歌行》中的“ , ”这两句诗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