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33242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2105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第三
,
语文
,
八年级
,
统编
,
学年
,
2025-2026
(
课件网
) 第三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阅读综合实践 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近期,八年级(1)班拟开展以“山水美文与你同行”为主题的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实践任务。 1. 人是自然之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单元的古诗文多有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在营造或雄奇壮丽、或灵秀多彩、或清静幽远的意境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世界。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小组合作准备一段发言,谈谈风景怎样激发了人的情思,情思又怎样让风景“染”上了特有的色彩。以“风景与心灵”为话题,组织一次讨论会,分享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任务一组 与美景对话,抒心灵情思 在中国古典诗文中,自然景物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文人墨客心灵的映照。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风景如何激发人的情思,情思又如何赋予景物独特的情感色彩。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下的庭院被赋予了水的意象,竹柏的影子化作水中的藻、荇,创造出空灵澄澈的意境。 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源于诗人豁达的心境,月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成为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在这里,景物因情思而获得了超越性的美学价值。 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现了边塞风光的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单的十个字勾勒出塞外辽阔苍茫的景象,更重要的是,这些景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豪情。孤烟与落日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将边塞的苍茫与人生的况味融为一体。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描绘富春江的美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清澈的江水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作者高洁品格的象征。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将自然之美与人格之美完美统一。这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使景物成为精神境界的外化。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则展现了另一种审美体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通过对早春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与赞美。景物描写中洋溢着愉悦的情感,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融为一体,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意境。 2.宋人孔武仲曾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细读本单元课文,选取其中的一两个段落或一两句诗,为其配上插图,结合写景文字,对自己所选或所绘的图画作简要说明。全班同学品评、交流,选出图文结合较佳的作品,合作编辑本单元的“文画合璧卷”。 任务二组 以画释文韵,合璧展风华 段落或诗句 配图 说明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两岸高山耸立,一侧高峻陡峭,一侧连绵起伏。山间白云缭绕,江船清晰可见。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赏月。两人相依而立,若有所语。照在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竹影斑驳。 段落或诗句 配图 说明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远处大漠无边,黄沙漫漫,圆圆的落日,耀眼夺目。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水一色,一碧万顷,早莺穿梭于树木之间。白沙堤上,诗人骑马缓行,心旷神怡。 3.本单元所选的文言文,或于两两相对的四字句间穿插少量其他句式,或灵活运用多种句式,文章语言各具美感,读来都令人叹赏不已。反复诵读这些文章,能真切地感受文言之美。通过诵读,熟记其中的一些语句,对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重读课文,从以下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2025-05-21)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9张PPT)+素材(2025-05-21)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1张PPT)(2025-05-21)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025-05-21)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75张ppt)(2025-05-22)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