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33251
11.三峡 课件两课时(共43张ppt+音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43072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语文
,
八年级
,
统编
,
学年
,
2025-2026
,
音频
(
课件网
) 第二课时 11. 三峡 1.文章第一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简要分析一下。 “隐”“蔽”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的情形———山之高。这是正面描写。“自非……曦月”从侧面衬托出山之高。第①段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峭拔。 课文细读品味 2.第③段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的?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课文细读品味 静景(沉静、优美) 色彩鲜明 相映成趣 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 动景(明净、轻快) (结合) 突出 (赞美) 绿潭 倒影 绝 怪柏 素湍 回清 悬泉 瀑布 “动静结合”使行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情景交融,能引起读者共鸣。 3.说一说本文的描写顺序是什么? 第②———段,先写夏景,再合写春冬之景,最后写秋景。写夏景是承前文写山之雄伟,突出夏水之雄壮峻急。春冬两季水势相似,优美雅致,故合写。而秋天则是一派肃杀的景象,传达出感伤情绪,与春冬之沉静、有趣形成对比。描写顺序即:江水由盛到枯。 课文细读品味 4.文章写三峡秋季凄凉的特点,是不是违背了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谈谈你的观点。 不违背。美是多方面的,情由景生的凄凉也应包括在内。本文穷尽物态来反映三峡不同季节不同的美,用三峡秋季的凄凉与前面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这更是一种配合的美。所以写三峡的高猿长啸突出“三峡之秋”凄凉的特点并没有违背赞美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文细读品味 1.景物特点鲜明,描写细腻。 文章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下笔。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笔触细腻。对山和水的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特色总结 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作者先写三峡概貌,突出三峡山势雄奇的景象。然后选取最能体现三峡特点的“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按不同季节分别描绘了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秋天“林寒涧肃”的景象。全文布局精心,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 特色总结 3.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五十多个字,读来却令人感觉气象万千的三峡景观已尽收眼底。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特色总结 一课一信 文化自信·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法(或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在国际气象界,它们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和气候变化。 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一课一信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一课一信 【品格素养点拨】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75张ppt)(2025-05-2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2025-05-21)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1张PPT)(2025-05-21)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025-05-21)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9张PPT)+素材(2025-05-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