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地球仪 1.运用地球仪,指出地球仪的构成,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2.运用地球仪及相关材料,明确经线与经度的定义,分析经线及经度的概念、特点和变化规律;知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能够判断出东、西半球。 3.说出纬线的定义及其特点,说出纬度的划分及其排列规律,学会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 4.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阅读台风“摩羯”相关图片,结合台风“摩羯”的位置图,提出问题:2024年9月6日8时台风中心的经纬度分别是北纬19.2°、东经112.3°,那么这个位置在哪里,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 ◎学习活动一:地球仪 【自主学习】地球的模型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3.地球仪结构: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4.地球仪的作用: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面貌,查看地球表面的多种地理事物,还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学习活动二:认识经线和经度 【自主学习】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称为经线,又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国际上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和西经。 3.为了避免将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国际上统一使用20°W经线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中国位于东半球。 【合作探究】经线性质及经度的变化规律 1.经线的特性:读教材P27图2.5,观察经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完成下面的表格。 形状 半圆形 长度 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归纳总结】 经线的特征可以用口诀记忆:经线示南北,相对成整圆。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方。 2.经度的划分:读教材P28图2.6东经和西经,掌握经度的划分,完成下面的表格。 度数起点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度数划分 向东、向西各分180° 表示字母 东经E,西经W 3.读教材P28图2.6东经和西经,观察西经和东经的度数变化规律。 以0°经线为界,西经往西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东经往东度数越来越大,直到180°。 【归纳总结】观察地球仪,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往西度数越大为西经,往东度数越大为东经。 4.读教材P28图2.7东、西半球的划分,完成下列题目。 (1)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组成一个大圆圈,可以把地球分为两半,还有没有其他的两条经线可以组成圆圈并平分地球? 只要两条经线的度数之和为180°,且这两条经线分别是东、西经度,那么这两条经线就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并平分地球。 (2)我们可以把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这两条经线经过欧洲和非洲的陆地部分,如果这样划分会将某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给位于这两条经线附近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个难点,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 口诀记忆: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如图所示),即:①凡是小于20°的经度都在东半球;②凡是大于160°的经度都在西半球;③凡是介于20°~160°之间的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 【归纳总结】为了避免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东、西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定为大部分经过海洋的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判断的口诀是“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学习活动三:认识纬线和纬度 【自主学习】纬线和纬度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