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浣溪沙 新课导入 东坡肉 东坡粽子 东坡肘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开创者之一。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 写作背景 公元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前往附近的沙湖买地,但因为来回看地生病,便去找一位叫庞安常的聋人医生看病。这位庞医生虽然身有残疾,却聪颖过人,被苏轼赞为异人。病好以后,苏轼邀请庞医生外出游玩。面对美景,苏轼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节奏划分 浣溪沙 [ 宋 ]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牌名。 在今湖北浠水一带。 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这里形容雨声。 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诗词讲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交代事件 点明地点 环境描写 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点明时间,春天里兰草发芽 写景: 溪边兰草 松间沙路 雨中杜鹃 爽人耳目 沁人心脾 优美洁净 词意: 山脚下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干净得一尘不染,日暮雨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鸟的啼叫声。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引出感慨,增强气势 乐观的心态 不要用,表明词人的态度 反问 词意: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年轻一次呢?这寺门前的流水尚且能够向西流,不用哀叹白发生、以老去为悲。 上阙描写暮春时节兰溪雨后的景色。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诗词赏析 下阕词人即景抒怀,阐明人生道理。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经过水的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雨声萧萧,其中还夹杂着杜鹃鸟的啼叫声。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雅、洁净、清新的山林雨景图。 问题思考 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理解? 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人生就能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体现了词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这首词表现了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主旨概括 随堂练习 1.“萧萧暮雨子规啼”中的“子规”指的是( ) A.黄鹂 B.杜鹃鸟 C.乌鸦 D.鸽子 B 解析:“萧萧暮雨子规啼”意思是傍晚时分,细雨萧萧,传来子规的声声啼叫。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鸣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故选B。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写出了诗人不悲叹时光易逝,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 解析: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故本题正确。 3.用 “√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蕲水(qí dān) 浣溪沙(wǎn huàn) 山下兰芽短浸(qīn jìn)溪 子规(zǐ zi) 日暮(mò mù ) 谁道人生无再少(shǎo shào) √ · · · · · · √ √ √ √ √ 解析:蕲水(qí shuǐ):地名,在今湖北浠水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