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3477

专题09:记叙顺序 学案【教考衔接】跟着教材学阅读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7095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记叙,顺序,学案,教考,衔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考衔接】跟着课文学阅读:记叙文 专题09:记叙顺序 (示范课文:《背影》、《蒲柳人家》) 内容解读 “叙述顺序”类题目常从情感抒发、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布局谋篇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并常与这些角度结合考查。 课文展示 示例1:八年级(上)第14课《背影》教参“问题探究”改编 【问题】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点拨】分析不同叙事顺序的作用,感受人物的情感。 【解答】补叙。作用:课文的最后一段看起来只是表现父子之情的一种延伸或补充,实际上它的内容颇为丰富,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再次定格“背影”,很好地收束了文章。 示例2:刘绍棠《蒲柳人家》(部编版九下) 【问题】试分析《蒲柳人家》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手法。 【答案】答案示例:这篇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写一个中伏天“大晌午”发生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下悬念,引人入胜;中间用插叙表现中心、突出重点,叙事手法别致。如为了照应上文“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下文中插叙了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事,突出了她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爱孙如命的一丈青大娘的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在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重在交代人物的“关公相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乐善好施、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性格特征。 常考题型 1.融入到信息的提取与辨析中考查。(选择题) 2.这篇文章以第……人称的口吻,按……顺序,主要运用……、……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这件事。(填空题) 3.文章第x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来记叙 有什么作用(好处) 4.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5.融入句段作用中考查: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x段的作用。 6.文中插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考点分析 叙述顺序: 倒叙: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到最后写,后发生的事情放到文章的前面去写。 插叙:正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插入另外一件事(当前的事件并没有讲完),另外一件事情讲完之后接着原来的事件继续叙述。(多采用回忆的形式或者场景切换、时间转换等形式) 补叙:由于情节发展或者表达主题的需要,将前面已经讲过的事情再用一两句话进行补充说明。 顺叙:也称为正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是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 平叙(了解即可):指在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者是两件以上的事情。(考试一般不会考到) 考试考的较多的是倒序和插叙,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无论哪种叙述方式,都有突出或者是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倒序的作用: 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③突出文章的主题。 插叙的作用: ①突出文章的主旨。②突出人物形象特点。③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 补叙的作用: ①补充交代上文……的原因/结局②深化文章的主题。③引人深思。 此类题型注意事项:要区分插叙和补叙的区别。 1. 从位置上看,插叙只能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补叙既可以在中间,也可以在结尾。 2. 从篇幅上看,插叙内容一般较长,补叙内容一般只有一两句话。 3. 从篇章结构上来看,插叙去掉后前后内容仍然紧密相连,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而补叙则不然。 解题思路 1.审题目 弄清楚题目问的是文章某个段落还是全文的叙述顺序。 提取标志性词语 抓住文章中表示事件发展顺序的词语. 2.辨顺序抓住关键段落辨析开篇段落落有较大的区别。文章采用的写作顺序,一般在开篇的段落会有所暗示,尤其是采用倒叙的文章.适用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