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考衔接】跟着课文学阅读:记叙文 专题10:表现手法 (示范课文:《白杨礼赞》、《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 内容解读 表现手法,又称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手法等,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于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手法。 狭义的表现手法,包括:描写的手法(正面和侧面、动态和静态、虚实描写、远近描写、感官描写等)、对比和衬托、渲染和烘托、联想和想象、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象征、情景交融、欲扬先抑等。 课文展示 示例1:茅盾《白杨礼赞》(部编版八上) 【问题】“思考探究”二:本文写法有抑有扬,富于变化。试找出相关的段落,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解答】第2段描述完高原景色后,接着写这样的景色带给作者的感受一一先是感受到“雄壮”“伟大”,接着又觉得有一些“单调”,为接下来写猛然见到白杨树时“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做衬托,为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是欲扬先抑。第7段,前三句先说白杨树可能不美,算不得“好女子”,紧接着说它“伟岸,正直,朴质”等,夸它是“伟丈夫”,也是欲扬先抑。本文抑扬手法的使用,一是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二是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树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2:契诃夫《变色龙》(部编版九下)“思考探究”三 【问题】这是一篇讽刺小说。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答案】小说通过奥楚蔑洛夫对“受害者”赫留金前后态度的对比,揭露了警官对底层人民所表现出的虚伪与残忍。 讽刺艺术往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这篇作品在短短的断案过程中,随着对狗的主人身份的猜测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示例3: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问题】通读全文,文章在选材上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原文】①听了船长的话,我父亲变得面无血色了,哑着嗓子……②说完,父亲就踉跄地走开了③父亲摊开身子坐在一条长凳上,张着他的嘴说……④我的父亲好像受到很大的刺激一样,低声自语地说:“哦,要大祸临头了!” 【分析】写法上: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关键在于立意要高,要大,但要注意的是要在尽可能微小之处来体现立意的高大。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答案】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批判了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思想。作者从细微处着手,以小见大,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揭露了父亲对于勒的遭遇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和害怕,既害怕于勒回来拖累家人,也有希望破灭后的极度恐慌,形象地展现了父亲漠视亲情、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 常考题型 ①本文X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②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 ③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④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的句子。 ⑤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X段在情节设置上的作用。 ⑥对XX内容,作者在文中已作多次铺垫(伏笔),请找出一例加以分析。等等。 考点分析 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照应、 反衬、烘托、 渲染、虚写、实写、 层递、 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对比、联想、想象、类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铺垫,托物起兴,欲扬先抑,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