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3530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练习题与答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24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下册,第六
  • cover
八下24唐诗三首 练习题与答案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沉郁顿挫。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犹得备/晨炊 D.卖炭得钱/何所营 3.名句默写。 (1)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2)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杜甫身居茅屋,仍怀揣“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 (3)白居易《卖炭翁》中的“ , ”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4) ,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5)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1分) 4.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律诗,歌,是律诗的一种体裁。 B.这首诗的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 C.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下列对《卖炭翁》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之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中却有“公文”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送别、爱国、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这档节目。 ① ② (2)《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 (一点即可)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8.“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什么心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