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3568

2025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等4地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3532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年,二模,答案,版含,pdf,试题
  • cover
文山、西畴2025届初中毕业生五月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 (全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共10页;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 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 力量。 语言里有源远流长的文化。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中蕴(yù) 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让人们得以从汉字原初构型中 文明起源的奥秘。 语言里有生生不息的乡愁。方言是地方文化的坐标,沉淀生活记忆,凝(ning)结 深厚情感。被 保存下来的语言文化,留住了文化乡愁。 语言里有篷勃生长的文化自信。保存和研究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 应用。当记录在甲骨、金石、简族、绢帛、纸页上的古文字化身数字比特,插上大数据 的翅膀,我们的语言文化必将在数字时代焕(hua)发更为独特的魅力。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蕴藏着文化基因,提升着时代风貌,凝结着情感认同。 身处全球化时代,彰(2ho)显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记录着厚重 历史和多样文化的语言是资源宝库。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沿着文明的脉络,从古文字里探 究文明源头的奥秘,从各地方言里感知文化的 从数字化创新中触摸时代的脉 动,让中国语言文化的长河奔流不息。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蕴(yùn) B.凝(ning) C.焕(huan) D.彰(zha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奥秘 B. 生生不息 C.篷勃 D. 义不容辞 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促进 破解 小心翼翼 琳琅满目 B.促成 识破 丝不苟 千姿百态 C.促进 破解 小心翼翼 千姿百态 D.促成 识破 一丝不苟 琳琅满目 语文·第1页(共10页) 1 4.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凝结着情感认同,蕴藏着文化基因,提升着时代 风貌。 B.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蕴藏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 风貌。 C.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蕴藏着文化基因,凝结着情感认同,提升着时代 风貌。 D.语言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凝结着情感认同,记录着时代风貌,蕴藏着文化 基因。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国重器、量子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流枢 纽、快递服务、数字经济、媒介革命令全世界瞩目。 。诗歌这架永动机是属于人民和时代的,诗歌是永远开放的、多 元的。 ①诗歌作为最精敏、便捷的艺术形式与时代的及时、密切互动一直是中国诗歌的重要 传统 ②在此进程中,诗人一直承担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记录、抒写以及艺术化的创造作 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可敬、可亲、可爱的劳动者形象,为时代谱写了一曲曲动人 的劳动者之歌 ③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正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诗歌。诗歌总是最先 传达时代的新变、人民的心声以及历史的回声 ④伴随着中国新工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行业形态、从业样态还是劳动者的精神面 貌、时代形象都时刻发生着变化 ⑤这有力印证了时代巨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时代也随之 对诗人的综合写作能力以及诗歌创作经验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A.⑤24④30 B.⑤②①③④ C.①3④25 D.①3②⑤④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当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选择和行动时,英雄便悄然诞生。《木兰诗》中,“ ”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人生选择,体现了她在乱世 中的孝顺坚毅和果敢担当。 (2)国土沦丧时,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表露了他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的 决心。 语文·第2页(共10页)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