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5455

小马过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660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课题:14 小马过河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指导,体会人物内心,以生为本,以读促悟。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审美创造: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1、阅读教材,初步感知:将课文读三遍。 2、完成任务单,评估检测: (1)练习书写本课写不好的生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课始检测,以学定教 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解决? 2.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板书:小马过河 二、问题驱动,激发兴趣 1.教师追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教师提出要求:播放录音朗读《小马过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读生字(出示生字) 4.交流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顺口溜识记 (2)熟字对比识记 (3)联系字义识记 (4)识字游戏巩固 合作探究、思辩解惑 1.教师提出问题:再读课文,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怎样? 2.教师提出问题: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小马愿意帮妈妈做事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怎么不能?”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注意关注有关动作和心情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展示 5.同学互评:刚才哪里读得好,哪里还能更好? 6.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了解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 教师提出问题:小马来到河边,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从小马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什么? 学习第二部分。指名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小组合作说一说小马遇见了谁?发生的了什么事情? (2)教师引导思考:小马为什么为难? 预设: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不一样,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四、内化提升、拓展延伸 (1)预设“愿”字,注意“愿”的笔顺,第二笔是竖撇,起笔重,下面的“心”字不宜写大。 (2)学生书写练习: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四、课后巩固:基础性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各角色说话语气。 2.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一、课始检测、以学定教 1.复习词语 2.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讲的什么内容? 二、问题驱动,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画出妈妈说的话,想一想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1)教师引导思考:应该怎么读小马的话? (2)教师追问:妈妈是如何教育小马的? (3)应该怎么读妈妈的话?教师指导分角色朗读 2.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想小马第二次是怎么过河的,结果怎样? 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 出示课后习题三,判断是否正确。 三、合作探究、思辩解惑 1.教师提出问题:联系生活,想想《小马过河》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预设:一条小河,一句鼓励,一次尝试,小马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无数条这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