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模拟真题汇编】专项查漏补缺:09诗词鉴赏-2025年中考语文 (2025·河北唐山·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②接邻家,桑柘③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创作的。②烟草:指笼罩于烟云雾气中的野草。③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甲】诗中诗人陶醉在山西村 美、风景美、 美中,反映了他的乡居闲散生活。【乙】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出 的氛围。 2.如果把这两首诗编到一个诗集栏目里,请从情感抒发角度,给这个栏目起个名字。(不超过七个字) (2025·贵州贵阳·一模)塞下曲(其二) (唐)王涯 年少辞家从冠军①,金妆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②起暮云。 河湟旧卒 (唐)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③,头白时清④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释】①冠军:古代将军的名号。②龙城:泛指边境地区。③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④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3.两首诗都塑造了年少从军的战士形象,下列对两位战士的从军动机及对战争态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中的战士主动投军,渴望着能建功立业,对战争充满豪情与向往。 B.王诗中的战士被迫应征,仅仅只为谋生从军,对战争充满畏惧与逃避。 C.张诗中的战士被动入伍,功成名就胜利归来,对战争充满疲惫与无奈。 D.张诗中的战士满怀热血从军,立志平定边患,对战争充满怀念与感伤。 4.两首诗的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2025·江西吉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春感① [南宋]刘辰翁②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明月。辇下③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南宋沦陷之后。题名“春感”,实为元宵节有感而作。②刘辰翁(1232-1297年),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③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 5.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句式简洁、节奏明快、笔调苍凉,抒发了作者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的深沉感情。 B.上片写京城陷落后发生的今非昔比的变化,下片抒发了诗人寂寥悲苦的心情。 C.“笛里番腔”指笛子吹奏南宋旧曲,表达了对故国文化的怀念,与“不是歌声”形成对比。 D.结尾“海上心情”暗指南宋遗民在沿海的抗元斗争,寄托词人对复国的期冀与挂念。 6.试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2025·山东菏泽·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赋得①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唐代〕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③树远含滋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②楚江:指长江。建业、海门均地名。③浦:近岸的水面。④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⑤散丝:雨丝。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选取雨、钟、帆、鸟、树等,描写傍晚送别之景。 B.第三诗句中“重”很精练,描绘出被雨打湿的船帆显得沉重。 C.本诗从“微雨”“暮钟”写起,运用了时间变化的写景顺序。 D.“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