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6639

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6327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驿路梨花,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作者:彭荆风 14 驿路梨花 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 三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寨, 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 疆生活的作品。 代表作《鹿衔草》《边塞亲人》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诗人想象收复洛阳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 文革时期,作者被投入囚牢,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他的作品才得以重现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后重新提笔写就的第一部作品。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是要尽力为欢乐的生活奏乐。”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下,作者才写出《驿路梨花》这样温暖如春的文章。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那是五月间的一个下午,我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的“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人和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活动1:略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的人物,明确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课文梳理 勾画文中人物,梳理故事情节。 人物 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我”和老余 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 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 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课文梳理 复述故事,梳理文中的悬念与误会,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文记叙的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 瑶族老人为小茅屋送米 “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哈尼小姑娘们照看小茅屋 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 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一姐姐出嫁后 梨花妹妹照管小茅屋 活动3:分别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比 较这两种顺序,思考本文记叙顺序的特点。 小茅屋修盖、维护的顺序: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 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姐姐出嫁后,梨花妹 妹照管小茅屋 哈尼小姑娘们照看小茅屋 瑶族老人为小茅屋送米 “我”和瑶族老人一 起修葺小茅屋 复述故事,梳理文中的悬念与误会,体会其表达效果。 活动4:分别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比 较这两种顺序,思考本文记叙顺序的特点。 课文梳理 活动5:分别按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故事。比 较这两种顺序,思考本文记叙顺序的特点。 课文梳理 课文梳理 勾画文中人物,梳理故事情节,探讨“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活动2:探讨“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复述故事,梳理文中的悬念与误会,体会其表达效果。 课文梳理 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心生疑惑:这是什么人的房子?这是第一个悬念,领起了全文。 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这是第一次误会。而误会的消除又引出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说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引起了第二次误会。哈尼小姑娘说茅屋是解放军盖的,到此第二次误会消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