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 蜜 蜂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字解词的能力。本课需要理解的词语有“实验、推测”等,这些词语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采用组块教学的方法,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2.细品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文章里有“听说、左右、好像、大概”等词语,表明这是作者的猜测、推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在描述实验过程时,作者用上这类词语表达,看似模糊,实则准确。引导学生关注这类词语时,可以在原文中去掉这些词后对比读一读,再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从中体会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清实验步骤。指导学生默读,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在默读中,边读边思考,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学习文章时,理清实验步骤,说清楚,说连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实验步骤及结论。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搜集蜜蜂的相关资料;查阅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概、阻”等8个生字,会写“蜜、蜂”等12个字,正确读写“蜜蜂、听说”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虫界的奥秘。 书写指导 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 说一说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蜜蜂群体中有蜂王(也称蜂后)、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成蜂)4个发育阶段。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会随着 周围环境的温度而改变。寒冷的天气和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非常不利的。工蜂为取得食物不停地工作,白天采蜜、晚上酿蜜,同时替果树完成授粉任务,是农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 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以内。蜜蜂有筑巢的本能,所筑巢的结构多样,筑巢时间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 读一读教材53页的资料袋,你了解到了什么? 作者法布尔的身份、作品、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课文《蜜蜂》记录了法布尔一次真实的实验。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 初 读 课 文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自己有感触或不理解的地方圈画批注,试着提出问题。 蜜蜂 辨认 大概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字 词 学 习 我会读 生词过关 实验 阻力 推测 沿途 尽管 陌生 准确无误 认识多音字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 · 填一填 实验对象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结合图表,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为证实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 课 文 解 读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为了求证这个说法,作者做了一件什么事? 关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说法,作者是如何得知的? 听说的 做了一个实验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无论 总是 你从“无论……总是……”这一组关联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强。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听说 对于“听说”一词,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体会到法布尔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小结 介绍一项实验时,首先要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形近字 书 写 指 导 “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