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6870

(湖北等地适用)八下语文第6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2025春统编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542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2025,解答,原卷版,测试,阶段性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下语文第6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2(湖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小雨整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马说》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D.“石”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班马”是离群的马。“垂髫”指儿童,也泛指幼年。 2.(2分)小雯搜集到有关“典”字字体演变的图片资料,请根据相关知识填空。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经典”的“典”字,上部是“册”字,意为编连在一起的竹简;下部是一双手,表示用双手恭恭敬敬地捧着书册。由此可知“典”字的造字法为 会意 (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本义是指 重要的书籍或有价值的书籍 。 3.(2分)小雨出示了一副对联的下联,请从李清照《渔家傲》中摘录一句作为上联,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上联: 九万里风鹏正举 下联:五千年云鹤长鸣 4.(3分)下面是小雯收集的有关“以和为贵”的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以和为贵”出自《论语》,意为礼之运用,贵在能和,【甲】就是主张礼法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表明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的基因从未变异,“和”的文化【乙】 。【丙】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主张”后面加上“借”或“通过” 。 ②在【乙】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源远流长 。 ③【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分号改为逗号 。 5.(8分)小雯在“古诗文伴我行”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诵读经典诗文,可领略美景,那是陶渊明“①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的静谧,是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的澄明,是孟浩然“气蒸云梦泽,③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壮丽。诵读经典诗文,可感悟真情,那是君子对窈窕淑女“悠哉悠哉,④ 辗转反侧 ”(《关雎》)的无比思念;是白居易对卖炭翁“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的无限同情;是李白对友人“⑥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深切关心。诵读经典诗文,可修德养性:我们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⑧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 6.(3分)小雨搜集到一则央视公益广告,请根据下面材料,分析这则广告语的妙处。 公路上,常有烟头、果壳等从车窗飞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及市民的生活环境。为此,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则公益广告:“车窗抛物:知羞才知休。” 示例:这则广告运用谐音手法,易记好懂,提醒车窗抛物的人增强文明意识,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不文明和不道德,从而停止车窗抛物的行为。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 送李端① 卢 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②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②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此诗抒写乱世中的离别之情,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 7.(2分)批注一:颔联中的“路出”“人归”“ 寒云 ”“ 暮雪 ”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