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读《黄河颂》,我们从黄河惊涛澎湃、浩荡东流的气势中想象抗日战争波lán( )壮阔的图景;读《老山界》,我们从红军战士在寒风呜咽的夜晚仍能在俏壁上hān( )然入梦的姿势中感受革命前辈乐观无畏的气慨;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精神;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呜咽( ) 波lán( )壮阔 hān( )然入梦 2、文中有两个词语书写有误,应分别改为“_____”和“_____”。 3、仿照文中画线句,结合语境,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4.解释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1)_____: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2)苛捐杂税:_____。 (3)_____:畅快地入睡。 (4)_____:指对事物无法猜测、估量,或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遵守纪律,”程老师说:“不遵守纪律,就不能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B.他学习很勤奋,自学了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等课程。 C.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D.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汉字发展史上,汉字的整理规范如影随形,体现出人为改进对汉字自身演变规律的密切呼应。 ②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两种力量推动着汉字的演变发展,一种是汉字自身的演变规律,另一种是人为的改进。 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汉字以全新的面貌步入了21世纪,而愈加以近乎完美的姿态承担着传承传播中华历史文化的使命。 (摘自《光明日报》雷黎明、王玉蛟《汉字历史,规范汉字的根基》) ①②③ B.②③① ①③② D.②①③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在学校里”和“他在阅览室学习”两句中“在”的词性和用法是一样的。 B.“马莲花像一朵朵湛蓝色的小喇叭,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动听的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8.古诗文填空。 (1)独坐幽篁里,_____。 (2)_____,关山度若飞。 (3)策勋十二转,_____。 (4)《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两句是: _____,_____。 (5)《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是: _____,_____。 9.某位同学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做了文段批注和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请仔细阅读,完成5~6题。(5分) (1).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文段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大概的说吧,A.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B.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也好,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C.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D.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有个不成。 (2)下面是这位同学做的整本书的读书卡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读书卡片 作 品:《骆驼祥子》 作 者:老舍,原名舒庆春,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情节: A.祥子经过多年积攒,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可是不久却被匪兵连人带车劫走。 B.祥子从匪兵处逃走,继续攒钱买车,车还没买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