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从文字中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语言应用:正确理解诗句。背诵诗歌。 思维能力: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审美创造:品读诗歌,想象诗词中描写的画面,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觉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任务一 识作者,释诗题,诵诗歌 出示图片,你认识图片中的人吗? 出示毛泽东简介,指名读。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9周年,我们班准备开展诗词诵读会,以“诵读毛主席诗词 聆听历史的声音”为主题,从读一首诗开始,走近一个伟人,了解一段历史,感受一种精神。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诵读《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认识间隔号。 什么是七律? 古诗有两种,一种是绝句,每诗有四句,如《登鹳雀楼》;一种是律诗,每诗一般有八句,每句字数一样,《长征》就是律诗,每句七言,称为七律。 任务二 读诗句,定基调,感气势 自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发现律诗的其他特点。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腾细浪———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小结:说韵脚,讲对仗。关注对仗,我们可以更好地读好诗歌的节奏。 再读诗句,读出节奏感。 出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逶迤”“磅礴”。 指导朗读词语“岷山”,注意读好前鼻音。 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诗句。 任务三 解诗句,悟诗情,明精神 播放视频,倾听历史的声音。 出示文段,关注文段中的数字。我们称这段中国革命历史上伟大的壮举为“长征”,长在哪里?(时间长 路程长 战争长 ) 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以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交流。 理解了诗意,同学们发现诗句结构上的特点了吗?(总分结构) 朗读总起句,在这一句中,又是哪个词最能概括长征的呢?(远征难) 面对远征的重重困难,红军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只等闲) 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①关注写法,诗人是怎样具体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的? ②再次齐读,读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出你的敬仰。 7.感悟精神:漫漫长征路,二万五千里。每三天一次激战,每200米就有一个战士牺牲,而红军战士没有退缩,因此,诗人毛泽东挥笔写下———全班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8.出示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的其他诗句———全班齐读。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9.师生小结长征精神: 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任务四 拓展阅读 感受伟人情怀 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数字教材,出示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说说你的理解。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这首词创作于1933年夏,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大柏地雨后的壮丽景色。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表达了革命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利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数字教材,出示毛泽东书法,指导朗读,读出书法家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