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调研试题(一)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五部分,总分120分: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3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这个假期,你是否沉醉那犷远山峦,涓涓细流; 橙游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看那清风闲坐,荷花娉婷;看那碧涛如浪,百舸争流…这些景象 又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呢?看那雄鹰搏击蓝天,海燕笑傲苍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 雪中挺拔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梅,我体味到了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绚烂的彩虹,烟雨缭 绕的山谷,我感受到了乐观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 然,学会生活。 1.(3分)语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涓涓(jan) B.娉婷(pin) C.遐想(xiá) D.缭绕(1iào) 2.(3分)语段中画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醉 B.犷远 C.慢游 D.苍海 3.(3分)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4.(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阴”“阳”来表示方位,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 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的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 式、表字式。 D.《红星照耀中国》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 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性奉献的崇高精神。 5.(3分)有人为襄阳古隆景区的“耕读亭”写了一副对联,请从备选下联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躬耕陇亩淡泊明志传千载 A.赤壁鏖兵羽扇纶巾定三分 B.问道武当紫霄云海隐仙踪 C.静读草庐宁静致远济万民 D.舟泛东湖碧波荡漾映楚天 语文调研试题(一)第1页共6页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角度②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③实际上 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④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④②③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读古诗词文,如同穿梭千年时光,品味百态人生。在那些经典之作中,你可感离情别绪:“相 见时难别亦难,① ”(李商隐《无题》):你可赏田园之美:“②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你可叹历史兴衰:“③】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你可怀壮志豪情:“会挽雕弓如满月,④ ,⑤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此外,读“⑥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体会诗人心系 苍生的伟大胸怀;读“人生自古谁无死?⑦ ”(文天祥《过零丁洋》),能感受诗人视 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