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0105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2)【考前冲刺】-备战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100题练(统编版通用)

日期:2025-05-24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3750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备战,统编,题练,复习,政治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2) 51.(2025·黑龙江哈尔滨·二模)2024年5月27日,中宣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的新时代传人”,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1950年11月29日,在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带兵坚守小高岭。在战友们接连倒下的情况下,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与敌人同归于尽……70多年来,一代代官兵续写红色连队的英雄传奇,传承“三个不相信”的忠诚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杨根思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②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 ③要勇担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题干强调的是英雄精神,没有体现坚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①排除。 ②:应该是“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错误。 ③:杨根思作为军人,以生命履行保家卫国的职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与“敬业”,展现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③正确。 ④:杨根思为国家和集体利益牺牲自我,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体现了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2.(2025·黑龙江哈尔滨·二模)“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周代。在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而“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多种不同含义,包括指京师(首都)、天子直接统治着的王国、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以及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传承中,“中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明概念。不仅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材料表明( ) A.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B.加强中华文明传播与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 C.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答案】D 【详解】A:材料主要围绕 “中国” 一词由来及含义,强调其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意义,未提及文化传承载体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A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以及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的内容,B排除。 C: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还包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且材料重点不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内容,C排除。 D:“‘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周代” 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不仅铭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 表明其增强了民族认同感,D正确。 故本题选D。 53.(2025·河南·二模)下图漫画《钢筋水泥中的自然》(作者:刘强)旨在告诉我们( ) → ①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人类活动正逐渐改变着自然界的物质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多样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④:由于人类过度开发,鸟儿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空间。这启示我们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处理好当前和长远联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④符合题意。 ②:自然界物质性是客观的,人类活动仅改变其具体形态而非本质,②错误。 ③:漫画主旨并非强调意识活动的特点,而是批判违背规律的行为引发的负面后果,③错误。 故本题选B。 54.(2025·全国·模拟预测)2024年10月上映的电影《只此青绿》改编自同名舞剧,全片无台词,通过电影语言演绎音乐和舞蹈,生动展现少年画家希孟、织绢人、制笔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