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浙教版K7下 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实质 宏观 形状、状态、温度等发生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分子间距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分子 实例 铁丝弯折、水结冰、蔗糖溶于水、灯发光 蜡烛燃烧、铁生锈,绿叶变黄、食物腐败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水性等。 2、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毒性等。 二、物质的性质 3、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关系 (1)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着变化和用途,而变化又表现性质,性质和用途反映结构。 二、物质的性质 3、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和用途的关系 例如: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四面体排布的结构决定了其硬度很大的性质,硬度很大的性质又决定其不易变形,能够作为地质勘探的钻头,同时金刚石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发生化学变化,又体现其可燃性。 二、物质的性质 (2)性质通常用“易(不易)/难”、“能(不能)”、“可/(不可)”“会(不会)”等词来描述。 例如:铁易生锈,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易挥发等。 (3)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伴随一些现象发生。 例如:铁生锈,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挥发,盐酸使石蕊试液变红等。 三、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温度对物体的物态变化存在影响,如对物体加热,可以使物体从固态→液态→气态的改变,同理,降温时,会有气体→液态→固态的改变,即物理状态的改变。 三、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温度的改变也可能使物质产生化学变化 如对硫酸铜晶体加热,可见蓝色晶体逐渐 变白色,且烧杯壁有水珠产生,说明了升 高温度使硫酸铜晶体分解。 往无水硫酸铜粉末加水,也会发现固体变 蓝色且温度升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也存 在能的转化 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等,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由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观察现象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 2、物质变化的证据主要有: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等。 (1)形状改变:如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 玻璃破碎等。 (2)状态改变:如冰雪融化蜡烛熔化、 干冰升华等。 (3)温度改变:如钢铁的熔化。 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4)颜色改变:如树叶变黄。 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5)产生沉淀:如黄色氯化铁溶液与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红褐色氧氧化铁沉淀。 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 (6)产生气体:如白醋与镁条反应产生气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