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疾苦之下的百态人生, 悲悯交加的人生之歌。 ———《唐诗三首》 杜甫 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魔”或“诗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现存诗3000多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这三首诗为何放在一起? 从形式上说,它们都是 (诗歌体裁)。 古体诗 1、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 2、各句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 3、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 4、不讲究平仄、对仗。 这三首诗为何放在一起? 从内容上说,它们都是 (诗歌风格)。 现实主义叙事诗 杜甫 白居易 (现实主义) 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歌行/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 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 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 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 5、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 『宫市』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常到民间市场以低价强购货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作者夜宿石壕村,亲眼目睹老妪家因官吏夜强行征兵导致家庭破碎、被迫从征的悲惨故事。 『石壕吏』 2、根据诗梳理故事的基本内容。 开端/起因 高潮 结局 有吏夜捉人 吏妇对话 独与老翁别 发展 吏怒妇啼 1、诗歌可以分为几层?给每一层设置一个小标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狂 风 破 屋 群 童 盗 茅 屋 破 漏 雨 祈 求 广 厦 2、以“炭”为线索,概括文章的内容。 『卖炭翁』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辛苦制得的木炭被宫使所抢。 烧炭 运炭 夺炭 品味百态人生, 唱响悲悯之歌。 定义:国家给于贫困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法律规定以下人群可以申请低保救助: 1、没有生活来源的家庭或个人。 2、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或个人。 3、没有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家庭或个人。 4、家庭成员中有身患重大疾病没有钱就医的。 5、属于严重精神病、智障、老年痴呆的家庭或个人。 6、有严重身体残疾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或个人。 7、没有加入五保的老人。 三首诗中,谁可以申请?? 老妪 杜甫 老翁 字子美,别名杜少陵,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现因战争流落,暂居四川成都草堂。 河南三门峡石壕村村民 长安城南终南山人士 (终南山伐木烧炭者) 『基本信息』 因官吏夜强行征兵导致家庭破碎、被迫从征。 茅屋被秋风所吹毁。 辛苦制得的木炭被宫使所抢。 『人物经历』———用一句话概括 苦 从何来 苦 (丧子之苦) (困窘之苦) (应征之苦)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从何来 苦 (狂风袭屋、茅草翻飞之苦) (群童抢茅、无奈被欺之苦) (饥寒交迫之苦) 八月秋高……沉塘坳 南村群童……自叹息 俄顷风定……何由彻 从何来 苦 (烧炭、衣食艰辛之苦) (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