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1567

文学文化常识常考考点 模拟练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54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学,文化,常识,常考,考点,模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学文化常识常考考点 模拟练 2025年中考语文三轮复习备考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C.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古时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亚圣,称孟子为圣人。 2.以下中国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性角色的演员,“旦”指女性角色,“净”多为性格鲜明的男性,脸上常画有脸谱,“丑”则以滑稽幽默的表演为主。 B.在古代官职任免术语中,“拜”指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像“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致仕”则是指官员退休,意为交还官职,回家安度晚年。 C.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惊蛰”寓意春雷乍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意味着春耕正式开始,它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 D.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黄昏”这个时段对应的地支是“申”,大致指晚上7点至9点。 3.小鲁在研学途中,总结了与文化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潮”是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商品潮流,如汉服、老字号联名产品等。李子柒的走红和《只此青绿》舞蹈的爆火,均折射出东方美学的现代生命力。 B.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代表了京剧表演中的主要角色类型,展现了京剧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净”俗称花脸,以面部彩绘表现豪迈或威严的角色,如包拯、张飞等。 C.“二十四节气”活动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形成的时令民俗,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农事安排和庆典习俗。如清明扫墓、冬至吃饺子、大暑喝凉茶、元宵节赏灯等。 D.卿,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人相对而坐就餐,指用酒食款待人。古时,君王称亲近的大臣为卿,“卿”也是表示夫妻或好朋友之间非常亲昵的称呼。 4.在“班级读书分享会”中,下列交流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语:读文增识。通过《孙权劝学》的学习,我知道了该文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小语:读文知人。通过阅读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我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青年生活。 C.小文:读文增智。法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小说《变色龙》中警官的多次“变色”,让我认识到了自然界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智慧。 D.小文:读文知时。学习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我知道了古代打更计时的方法,文中的“更定”为晚上八时左右。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老师”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严肃方正、质朴博学,他不许学生到后花园去玩,既有戒尺又有罚跪的规则,是一位表面和蔼实质严厉的老师。 B.《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正直热忱、认真负责,他帮助鲁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是一位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老师。 C.《简·爱》中的谭波尔小姐公正无私、善良慷慨,她主张忍耐,教育简·爱学会以德报怨,是一位尊重学生、宽容且有教育方法的老师。 D.《再塑生命的人》中莎莉文老师知识渊博、循循善诱,通过“水井旁教学”等方法,抓住教育时机,对海伦进行因势利导的创造性教育,是一位有爱心、慧心但缺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