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2114

第3课时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国家治理 课件(共35张PPT)--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930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国家,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政治 统一国家建立并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经济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业发展,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 经历了从推崇法家、奉行黄老思想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演变,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学艺术(汉赋)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造纸术等发明 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国家治理 第3课时 【考情分析】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中外历史纲要上) (2)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秦朝官员选拔与管理、民族政策与边疆管理制度、基层治理(选择性必修1) 考 情 统 计 2024年 湖北卷:秦朝耕战国策。广东卷:秦朝乡里制度变化 (非选择题)。甘肃卷:秦朝文书行政的标准化。黑吉辽卷:秦始皇刻石原因及史料价值(非选择题) 2023年 浙江6月选考: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天津卷:项羽失败原因 2022年 未考查 核心热考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重要概念】 1.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 ,强调 大权独揽,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是 ,强调 的控制。 2.乡里制度:中国古代 以下的 。具有 高度整合的特征。任务是 。 决策方式 皇帝 管理方式 中央对地方 县 基层组织 宗法性与行政性 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必备知识 一、秦的统一 1.秦统一条件 角度 具体内容 时代 背景 (宏观) 民心所向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 统一 经济发展 各地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民族关系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华夏族壮大,民族交融加强 2.建立: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建立。 秦国 优势 (聚焦) 地理位置 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努力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清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商鞅变法 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政 治 中央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三公九卿:三公指 (统领百官、行政权)、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 (副丞相、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具体事务,体现“家国一体”。实行 地方 郡县制: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主要官员由 任免和考核,县下设乡、里和亭(实现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是 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 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丞相 3.巩固 御史大夫 廷议制度 中央 官僚政治 选官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考核 上计制:每年岁末,郡国汇总,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 监察 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文化 以法治国; ;焚书坑儒 民族 关系 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其他 编户籍(分类登记制度);什伍组织;迁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赋税制度:(1)赋役包括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田赋税率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