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033

21《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13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 cover
二年级下册21《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改变”为主题,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个引人入胜、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青蛙卖泥塘》是第三篇精读课文,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关于“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训练,在一年级上册就有了一些渗透,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中学生们先给图片连线排顺序,再借助图片讲一讲故事;还有《玲玲的画》中又借助“得意”“伤心”“满意”这三个词语来讲一讲故事等等。《青蛙卖泥塘》一课,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故事。所以本单元学习“借助提示讲故事”有一定的基础,更要在已有的能力中,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内容,按顺序讲述故事,不遗漏重要的内容,借助学习支架和演故事小锦囊把故事演得生动有趣,为中高段复述故事等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相信美好的生活是靠双手创造出来的。 语言运用:能结合课文内容,模仿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可能会说什么话。 思维能力:能根据提示创编故事。 审美创造:感悟青蛙的勤劳美德,欣赏改造后的池塘风光。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对话,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初步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理解青蛙如何通过听取建议、不断改造泥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设置情景: 第一次跟201班的小朋友合作,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听音猜动物”,青蛙是我们的老朋友了,谁来说说我们在哪些课文中遇到过青蛙?是呀,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准备好了开始上课。 上课,起立! 王老师听说我们全塘小学“小海娃,爱阅读”特色特色正在招募优秀故事表演家,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讲演过很多故事,还学了很多讲故事的方法,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借助提示讲故事,试着演一演《青蛙卖泥塘》的故事。 【设计意图】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属于“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根据这两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创设单元整组“畅游疯狂动物城”学习主题。在疯狂动物城音乐声中走进课堂,在听音猜动物中认识主人公,在招募优秀故事表演家真实情境中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感受童话之趣,在创意表达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一、质疑课题,补全课题 1.出示课题,读课题。 2.教学“蛙”“卖”补全课题。(关注十字头,横钩不是秃宝盖) 预设:加一加(买+十),减一减(读———言字旁),换一换(娃—女+虫) 区分:买卖 把故事题目补充完整,写的时候要注意(蛙左右结构,左短右长,两个土的第二横都越过竖中线;卖“十”居上居中,第二竖压竖中线,第三笔是横钩。) 3.质疑。(为什么要卖泥塘?怎么卖泥塘?都有谁来买?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课题为切入点,通过多元识字方法、书写要点指导夯实字词基础,借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主动探究,同时在识字写字、问题思考中渗透观察比较、主动提问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落实低年级语文核心素养。 二、走进故事,读清起因 1.初读故事,圈出动物。 带着疑问快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分析交流,说清青蛙卖泥塘的原因。 解决第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预设1:青蛙觉得这个地方一点也不好,要搬到城里去住。 这里为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