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8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解读: 1.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3)。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通过三国两晋至隋唐文化的发展脉络的了解,掌握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演变发展的历程,并结合彼时的政治、经济、民族交融等现状理解其繁荣之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归纳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的表现及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理解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及原因,体会社会发展对文化繁荣的原因;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历史图片、历史实物等实证材料,进一步加深对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思想文化的感性具体的认知以及理性客观的思考; 【历史解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到魏晋到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文化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考情考向: 年 份 试题 考点 考向分析 2024 江苏卷 儒学的复兴 安徽卷 唐朝文化的特点 甘肃卷 唐朝文化的特点 2023 全国乙卷 唐朝文学艺术 全国新课标卷 唐朝人物(史料实证) 辽宁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 2022 全国乙卷 唐代书法艺术 江苏卷 唐代书法艺术 1.考查方向: 本讲内容在近年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较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科技等。认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2.考查方式: 以选择题为主,多以史料创设命题情境。题目形式灵活多样,有图表、图片等,且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 复习备考: 1.“趋势”:“三教合归儒”的思想发展趋势。 2.“成就”:掌握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3.“交流”:这一时期通过商路贸易等不同途径进行的中外文化交流,既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东亚文化圈形成。 4.时代风貌:应多关注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价值导向、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考点一: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朝代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虽受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隋朝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朝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一)发展概况: 结合选择性必修3 问题思考: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思想活跃,出现多元特征; ②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③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影响: ①佛教、道教的发展,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唐朝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③三教并行,有利于儒、佛、道各自独立发展中相互争论、相互融合。 知识拓展: 道教 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①东汉末:兴起 ②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③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④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