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164

七上20《狼》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211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上,教学设计
  • cover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狼的不同文化形象,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难点) 语言运用: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主旨。(重点) 审美创造:欣赏文章紧张曲折的情节,感受文言小说《聊斋志异》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抓关键词句,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探究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一书赞叹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赞此人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大家知道此书是哪部著作吗?那此人又是谁呢?对,此书是《聊斋志异》,此人便是蒲松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的《狼》,一起去感受有趣味的故事,感悟有韵味的道理。 二、知人论世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____,一字____,别号____,世称____,自称____,现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聊斋”是______,“志”是______,“异”指_____。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_______,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______集。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________,________。”官虎吏狼,抨击黑暗的封建社会。” 三、听读、自读课文 1.出示无标点课文,学生自读加句读(提问四五名同学)。 2.出示加好标点的课文,学生再读。 3.老师范读(学生听清字音,节奏);学生自由读。 4.读音检测 缀行( ) 大窘( ) 苫蔽( ) 眈眈( ) 黠( ) 瞑( ) 尻尾( ) 假寐( ) 少时( ) 弛( ) 意暇甚 ( ) 5.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6.个人展示朗读。 四、疏通文意 1.自译:结合注释,圈出不解之处。 2.互助:同桌共同解决疑难,记下未解之疑。 3.质疑:提出疑惑,同学解答,老师补充明确。 五、选角色复述课文 请同学们从屠户、狼大、狼二中任意选择一个角色,以他的口吻复述故事。(每一个角色各选择一到两个同学展示) 六、再读感知 1.通读全文,作者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简述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看,可以怎样概括?(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 】狼→【 】狼→【 】狼→【 】狼 提示:遇狼、俱狼、御狼、杀狼 七、研读探究 1.本文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和贪婪?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 3.文章是如何刻画屠户形象的? 提示: 1.表现狼的贪婪的句子: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表现狼的狡猾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表现屠户的机智的句子: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正面描写 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动作描写 ①“投以骨”“复投之”—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②“顾”“奔”“倚”“弛”“持”—抢占有利的地形,保护自己,准备反击。 ③“暴起”“劈”“毙”—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侧面描写 一屠晚归“晚”,环境描写,渲染孤寂阴森恐怖的氛围。 狼的“狡猾”“顷刻两毙”反衬屠户的机智勇敢。 八、讨论探究 1.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 2.“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提示: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