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山西省晋中市东三县联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名句名篇默写 1.九年级(一)班开展“非遗中国年”诗文诵读活动,下面是小美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积累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在礼敬天地中体味和谐共生 (1)行至大漠,王维高歌“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2)面对大江,崔颢吟诵“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3)登山观海,曹操高唱“秋风萧瑟, ”。(《观沧海》) 在豪情壮志中寄托家国情怀 (4)痛饮美酒,胆气豪壮,苏轼念道“持节云中, ”?(《江城子·密州出猎》) (5)大战在即,主动请见,曹刿说出“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6)国家有难,慷慨以赴,李贺高吟“ , 。(《雁门太守行》) 在四海同春中书写时和岁丰 (7)贬谪他乡,沉醉山水,欧阳修描绘“ , ,滁人游也”,百姓和乐,天天是节。(《醉翁亭记》) (8)箫鼓声声,热闹淳朴,陆游描写“箫鼓追随春社近, ”,期盼丰收,祝福来年。(《游山西村》) 强大而温柔的民族,才能孕育出繁盛而坚韧的文化。 二、填空题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入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三、文言文阅读 烘云托月,以暗彰明。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3.一笔一画藏山海。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宜乎众矣 宜: (2)至于夏水襄陵 襄: 4.一词一句诉衷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的喜爱,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 , 。 5.甲、乙两文通过精妙的衬托手法,使得描写对象的形象愈发鲜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ò):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6.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标两处)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7.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青溪的“碧色”。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碧色为何能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并联系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某种色彩,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分享。 四、基础知识综合 学校开展“寻‘蛇’溯源·感悟文化”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 “蛇”的古体字是“它”。《说文解字》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在甲骨文中,“蛇”‘字的形态是一条弯曲的线条,模拟蛇的身体形状。 在小篆中,“蛇”( )字的形态更加规范和对称,线条粗细均匀;其中,蛇的身体被抽象化为一条弯曲的线条,头部和尾部的细节被简化。毫无疑问,小篆的“蛇”字,为后来的隶书和楷书的“蛇”字奠定了基础。隶书的“蛇”字,开始出现笔画的粗细变化,其线条更加流畅;楷书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字体,形成于魏晋时期。楷书的“蛇”字形态稳定,_____。 【乙】 蛇,作为一种往来xī忽,长于爬行的动物,能跃能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