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938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地形变化的原因阶段复习课课件+微评+学案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145138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微评,课件,复习,阶段,原因,变化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阶段复习课 2门世2有 3厚 成因 岩浆岩 特征 常见岩石 成因 岩石圈的组成 沉积岩 特征 常见岩石 成因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变质岩 特征 常见岩石 物质循环图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量来源 背斜 褶皱 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向斜 断层 内力作用 作用形式 岩浆活动 地形变化的原因 变质作用 地形变化的动力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量来源 风化 侵蚀 侵蚀地貌 外力作用 作用形式 搬运 堆积 堆积地貌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运输方式的影响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间接影响地表形态(课件网) 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综合微评(二)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 A. 火山喷发 B. 沉积作用 C. 变质作用 D. 岩浆侵入 D 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可知,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D项正确;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喷出岩,而不是侵入岩,A项错误;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B项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是变质岩,C项错误。故选D项。 A. 差异侵蚀 B. 化学溶蚀 C. 河流侵蚀 D. 风力侵蚀 解析:第2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海拔较低,结合图示岩石分布可知,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花岗岩山体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A项正确;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域,B项错误;图示区域的河流较少,河流侵蚀一般呈现的是峡谷等地形,C项错误;山体高耸与风力侵蚀关系不大,D项错误。故选A项。 A   读图,回答3~4题。 A. 冰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解析:第3题,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形成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项。 B A. 雅丹地貌 B. 丹霞地貌 C. 冰蚀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解析:第4题,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形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项错误。故选D项。 D   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堆积 解析:第5题,渭河平原位于秦岭北坡,形成过程的地质作用先是地壳抬升,北坡岩层有明显错动,断裂陷落形成地堑,然后受渭河的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平原。故选C项。 C A. 汾河谷地 B. 成都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东北平原 解析:第6题,与渭河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是汾河谷地;成都平原是在构造盆地条件下,由河流堆积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东北平原都没有断层构造发育。故选A项。 A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为5米~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读图,回答7~8题。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