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 微专题二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专题 突破 判读气候资料图,首先,要清楚图名及图中有效信息;其次,要获取气温和降水信息(一般气温选择最冷月与最热月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按照“以形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联系相关知识确定气候类型。 1. 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①根据气温变化曲线的形态判断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波峰状或波谷状)。 ②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可以看出该地气温年变化的大小。 ③判断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气候是大陆性还是海洋性。若最低温出现在1月,最高温出现在7月,则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大陆性较强的气候;若最低温出现在8月,最高温出现在2月,则可以判断为南半球海洋性较强的气候。 ④根据最高温和最低温的数值,可以判断该地所处 的温度带。 (2)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显示一个地方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从降水量柱状图上可以看出降水集中月份、降水较少季节、各月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把各月降水量相加即可计算出全年降水量。 2. 点状图与点状折线图 (1)气温、降水量点状图 图中的横、纵坐标代表气温、降水量,并且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气温坐标和降水量坐标,即该月份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判断气候类型时通常选取最冷月和最热月对应的点进行分析。 (2)气温、降水量点状折线图 该类型图一般只选取一年中代表四季的1月、4月、7月、10月四个月份。 在这两类图中,气温年较差越小,降水的季节分配越均匀,表示月份的点在坐标图中的分布就越集中,如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 气温、降水量单元格图 气温、降水量单元格图是用四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按一定间隔将坐标图分隔成方格状,用阴影方格表示某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此类图的显著特点是上、下坐标轴或左、右坐标轴对应的月份是统一的。因此,分析气候特点时最好按“先上下轴,后左右轴”的顺序进行。图上的a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热带雨林气候。 4. 气温、降水量变率范围图 该类图的形式多样,承载的信息也很丰富,读图时一定要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要素和图注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范围进行思考。判读时要找出范围边界的“最点”,通过分析纵向和横向的最大点、最小点以及它们的差值(变化幅度),就可进行气候类型的判定。 5. 气温、降水量玫瑰图 玫瑰图与坐标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用圆的半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图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量数值。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的数值为0,离中心点越远,气温或降水量的数值就越大;注意月份的排列以及气温、降水量单位的标注;选取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量数值进行分析判断。 6. 气温、降水量等值线图 该图是1月和7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判读时要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依据数值分布趋势,读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从而判断气候类型。图中甲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7. 气温、降水量资料表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甲 气温/℃ 28 29 26 27 27 降水量/mm 5 107 236 101 982 乙 气温/℃ 25 25.5 25.9 25.5 25.6 降水量/mm 314 268 154 197 2 716 (甲:热带草原气候;乙:热带雨林气候。) (1)认清表名及不同表格项目所表示的要素和内容。 (2)抓主要因素,综合分析地理规律。通常选取1月和7月的气温、降水量资料来分析。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