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沈阳市大东区初三二模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棱乱(1ing) 绵延(min) 倔强(jue) 耐人寻味(ndi) B.涉猎(she) 姑且(q1ě) 劫掠(1ue) 重峦叠障(zhang). C.羞怯(qie) 星宿(xiù) 练达(1iàn) 哄堂大笑(hong) D.糟塌(tà) 犀利(xi) 阔绰(chuo) 咄咄逼人(duó)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从“耕读传家”到“诗书继世”,从“正已修身”到“忱乐天下”…那些历经风霜的门福牌匾或许 己经 但镌刻其间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口耳相传、世代相承。“仁义礼智信,忠孝勤俭廉”, 这些传统美德穿越时间的长河,逐渐 为家族品格,并在与更广阔的家国互动中,在与更 的 时代共振中, 地融入整个民族的精神谱系,构成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认同。 A斑斓 沉淀 洪大 耳濡目染 B.斑驳 沉淀 宏大 潜移默化 C.斑驳 积累 洪大 潜移默化 D.斑斓 积累 宏大 耳濡目染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微短剧成长于数字技术与媒介融合的裂变期,一经起步,就呈现一骑绝尘的发展态势。②微短剧的 勃兴不仅是艺术形态的革新,更是信息接收与审美范式转型的缩影。③从影院到电视再到移动终端,叙事 单元持续压缩的趋势,本质上是适应数字移动端载体变化和碎片化传播生态的必然选择。④如今,微短剧 已突破网络平台界限进入电视端,未来或许可能将进入电影院。⑤这种媒介壁垒的冲破,既源于技术演进 的内在逻辑,也受市场选择的强力驱动。 A.“艺术形态”“持续压缩”“必然选择”三个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①画线部分中“于数字技术与媒介融合的裂变期”作状语。 C.句④画线部分是个病句,应该删除“或许”或“可能”。 D.句⑤用“既…也”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想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 (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铁生,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B.古代文人作品集命名很有讲究。有以“地名”命名的,如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有以“字”命名 的,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 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D.《西游记》中的太白金星将齐天大圣置入八卦炉烧炼,大圣出来后,大闹天宫,却最终没有跳出如 来佛祖的手掌心。 (2)经典寻途。启思明志 请从“毅”“义”中任选一个字,联系一位备选人物的经历,写出这个人物出自哪部作品,谈谈这个 人物给你带来的精神力量。(3分) 备选人物:江姐徐海东武松 5.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6分) (1)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 (2) 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山水之乐, (欧阳修《碎翁亭记》) (4)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游山西村》中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淳朴的诗句是:“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6题。(3分)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定西番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