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019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地球运动的意义单元活动认识二十四节气课件

日期:2025-09-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5314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地球,二十四节气,认识,活动,意义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目标导引:1.结合资料,了解我国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的不同物候特征。 2. 结合地球示意图,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3. 观察不同节气正午日影的变化和北斗星斗柄的指向变化,领悟古人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 第*页 研习任务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材  认知 一、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黄河  农业生产  公转  动植物  思考 我国传统上的四季划分以“四立”开头,写出传统上春季的六个节气。 春分点  15  提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1.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2. 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很好地揭示气候变化规律,反映气温变化和降水变化的节气名称如下: 气温变化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 降水变化 雨水、小雪、大雪等 节气 名称由来 谷雨 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有利,“雨生百谷” 小满  麦类 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芒 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农时  谷雨 麦类  芒种 阳  夏  夏至  清明  [重点研讨] 1.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推断 一年约365天,24个节气,故每个节气约15天,根据已熟悉的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的日期,可以推断其他节气的日期,如芒种是位于夏至(6月22日前后)之前的一个节气,故约为6月7日;清明是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之后的一个节气,故约为4月5日;大寒是位于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后的第二个节气,故相差约一个月,约为1月21日。 2. 二十四节气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1)结合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黄河流域夏至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2)相同: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图示中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3)相反: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北半球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反(即两个节气昼夜长短相反),直射点纬度数相同,但直射半球不同,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 合作  研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标准,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依据。 1. 分析寒露节气到来时,我国的华北平原正处于什么季节。(区域认知) 提示:寒露节气时间是每年的10月8日前后,华北平原正处于秋季。 2. 据图分析两个相邻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是多少天。(综合思维) 提示:15天。 3. 分析确定二十四节气的依据和二十四节气划分方法。(综合思维) 提示: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每一个节气分别对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就形成了24个节气。 4. 分析中国传统上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的方法。(综合思维) 提示:春季是以立春节气开始,以谷雨节气结束;夏季是以立夏节气开始,以大暑节气结束;秋季是以立秋节气开始,以霜降节气结束;冬季是以立冬节气开始,以大寒节气结束。 研习  经典   下面图甲为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A. 清明、惊蛰 B. 立冬、立春 C. 小雪、小寒 D. 雨水、处暑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从秋分到立冬昼长变短,经过三个节气;从立春到春分,由昼短夜长到昼夜平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