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111

【大单元·任务制】21 杨氏之子 第2课时 教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314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任务,杨氏,之子,2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课题:幽默语言我来品--《杨氏之子》 内容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了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本文的趣点在于人物对话上,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智斗的乐趣。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来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同时引入更多有趣的小古文,一是增强学生们古文阅读的能力,二是为笑话积累素材,三是让学生意识到幽默不是不加思考的嘲弄,更要彰显智慧。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思维能力: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④审美创造:能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子任务之二:幽默语言我来品 活动流程:活动一:晓内容,破难点 活动二:理解故事,感悟“甚聪惠” 活动三:用方法,拓素材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晓内容,破难点 数字人AI带来课堂互动。 (出示《杨氏之子》原文)就以这篇文章为例,我们怎么才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出去呢?你觉得应该如何做? 出示学习要求: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 (2)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学生回答“氏”和“之”的意思。(杨家的儿子)(刘家的女儿) 学生理解什么是“文言文”。 学生回顾《自相矛盾》 活动意图:任务先行,目标前置,让孩子们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文言文阅读,并且借助预习单辅助,找准解文过程中的难点,逐一突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活动二:理解故事,感悟“甚聪惠”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给自己或同伴的诵读作个评价吧! 2.小组汇报,重点研读。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预设:课文是围绕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来写的。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2)杨氏之子“甚聪惠”在何处 画出相关词句,在旁边写批注。 预设一:品读“为设果” 要点:孔君平是晋朝的高官,和杨父关系非常好,常去杨家做客。才九岁的孩子就会端来水果替父招待客人,待人接物大方得体,果然“甚聪惠”。 预设二: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要点: ①“未闻”就是没有听说过,他说话委婉,尊重长辈,很有修养,是个“甚聪惠”的孩子。 ②“夫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可以看出他尊重长辈,是个聪惠的孩子。 ③他听见孔君平说杨梅是君家果,他就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所以他很聪惠。 (3)除了“聪惠”,你觉得杨氏之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杨氏之子还是一个懂礼貌、反应迅速不失幽默风趣的人。表现在: ①为设果,果有杨梅: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②反应迅速:回答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一词可以感受到。 ③能听懂言外之意。 拓展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说话的技巧。 (1)为什么孔君平单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