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135

【大单元·任务制】22 手指 第3课时 教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733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任务,手指,3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幽默语言我来品--《手指》 内容分析:本课为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就像作者变身为手指,从角色出发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同时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本课旨在挖掘课文与大任务的契合点,学习作者风趣作品的秘诀,启发学生变身角色的方法,为大任务服务。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②语言运用: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③思维能力: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④审美创造: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重、难点: 重点: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难点: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子任务之二:幽默语言我来品 活动流程:活动一:初识“幽默”的爷爷 活动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活动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活动四:品读课文,深入研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初识“幽默”的爷爷 数字人AI带来课堂互动。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爷爷,他被称为中国漫画第一人。(出示漫画)瞧,“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种瓜得瓜,吃瓜得灯”。生活中这些毫不起眼的小事,到他眼里,瞬间就变得可爱起来。 3.出示丰子恺的作品风格介绍。 4.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丰子恺文章的最大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丰子恺的文章———《手指》。 观看视频,了解课堂活动。 了解作者。 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借助丰子恺的漫画导入课文,结合作品风格及课前预习对作者进行了解,感受作者风趣幽默的风格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活动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 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学生说课文段落大意。 学生思考并说出课文内容。 学生读词语。 学生写生字。 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活动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点名朗读,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