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137

【大单元·任务制】22 手指 第4课时 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6665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任务,手指,4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课题:幽默语言我来品--《手指》 内容分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本文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子任务之二:幽默语言我来品 活动流程:活动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活动二: 练习仿写,学会运用 活动三: 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介绍手指,感受风趣的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觉得特别幽默风趣的文字。 2.全班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体会表达特点。 (1)体会运用拟人的表达特点 出示语段: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①找出运用拟人写法的词句: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人家…… ②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生动、有画面感;幽默风趣,令人印象深刻。 (2)体会列举事例、运用排比的表达特点 出示语段: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①发现列举事例的写法。 标示动作行为短语: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 作者一连列举六个事例,这样写表现了大拇指的什么特点?(最肯吃苦、任劳任怨……) ②进一步引导发现六个“叫他”的重复强调,指出这样的写法叫排比。 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用了六个“叫他”写大拇指最肯吃苦。) (3)干活时,大拇指总是冲锋在前,可受表扬的时候呢 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玩 出示: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预设:作者把大拇指当作人来写,有讨巧的事时,他却“只能呆呆站在一旁”,他那无奈、发愣失神的样子,就像生活中的人,极其逼真,活灵活现。 (4)想象说话,还有哪些讨巧的事也轮不上他 (要求运用风趣的语言) 举手时,其他四指_____,大拇指却_____。 领奖状时,其他四指_____,大拇指却_____。 3.联想:这样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预设:清洁工人、消防战士等,他们吃苦耐劳却默默无闻。 小结: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形象鲜明的生活中的人,漫画式的文字就是这么风趣。(板书:好玩) 小结:我们通过细读品味,发现原来这段话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写作秘密:(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