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4661

部版天津市滨海新区语文7下期中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5-05-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298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天津市,滨海,新区,语文,7下,期中
  • cover
期中达标检测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元宵/云霄 揩油/楷书 咳嗽/簌簌下落 铤而走险/挺身而出 B.殷红/殷切 咀嚼/嚼碎 斗争/气冲斗牛 莺歌燕舞/燕然勒功 C.慷慨/气概 开辟/劈开 亘古/残垣断壁 妇孺皆知/相濡以沫 D.抹杀/抹布 屏障/屏气 鸣咽/狼吞虎咽 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 奠基 警报叠起 酣然入梦 B.深宵 哺育 至死不懈 言外之义 C.奥悔 霹雳 锋芒必露 大庭广众 D.震悚 愧怍 沁大心脾 家喻户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玲上课时一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样子,像是有什么心事。 B.芦荟是家喻户晓的美容植物,它的样子既像海星,又像八爪鱼。 C.在广阔无垠的已知宇宙中,这颗行星是微不足道的,大多数人对此无法想象。 D.粗心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毛病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B.《老山界》所写的事件的历史背景: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 翻越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一老山界。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D.《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温情。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 。 (韩愈《晚春》) (3)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人京使》) (4)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脱我战时袍,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6.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①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②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③苏轼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④在你的平日生活中,阅读占有怎样的位置,可看出你是否是个爱读书的人?⑤“少年正是读书时”,一篇好文章,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 , ; , 。 (1)文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语病:第 句。修改意见: 。 标点:第 句。修改意见: 。 (2)在探讨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书目时,同学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因为它读起来轻松省力,吸收快;还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因为它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对此,你更赞同哪一种看法?请说明理由。(4分) (3)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两句。(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7题。(4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本诗中“独”字好在哪里。(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萧遂拜蒙母,结友需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