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本章要点] 1.地表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地表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应该从地表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出发,分析各自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该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分异规律的具体表现。 4.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表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自然带的形成及其差异是重要体现。 5.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6.有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地方性分异现象。 [核心素养] 1.学习本章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结合地表环境自然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地表环境特征的表现,分析现实世界的一些自然现象、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2.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3.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示意图,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 3.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01 课前精梳理 自主学习固基础 知识清单一 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_____、水文、土壤和_____等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_____,相互依赖、_____。 3.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形式:_____和能量转化。 气候 生物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物质交换 知识清单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表现 (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_____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_____。 (2)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_____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单个自然地理环境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_____和平衡功能。 相互影响 有机整体 整体 生产功能 2.意义:对于自然资源的_____、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_____、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利用 自然区划 [辨一辨] (1)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不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 提示: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还能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抬升,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独立,彼此不发生任何联系。( )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体都会发生改变。 × × (3)自然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只影响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 提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 提示:泥沙俱下反映了物质的迁移而不是能量的交换。 × ×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