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三模)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可作为早期国家出现的重要标志。如苏秉琦指出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已存在玉礼器系统与宗教礼仪;牟永抗、吴汝祚强调礼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根本法规,是进入文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上述观点体现了早期国家( ) A.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权 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C.借助礼制规范社会秩序 D.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系统 2.下表为汉代对西南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据此可推知,汉代( ) 治理措施 考古依据 推行郡县制 云贵高原、川西高原等地发现汉代城址或官署建筑遗址。 “羁縻之治” 出土“滇王之印”“汉叟邑长”印;滇文化墓地显示滇人血缘群体及聚族而葬制度长期存在,上层人物仍占据很高社会地位和拥有大量财富。 移民实边 云贵高原等地发现大量汉式墓,其形制、结构、葬俗和随葬品与本地原有文化明显不同。 A.形成了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理念 B.实现了边疆与内地的同步治理 C.奠定了后世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 D.促进了西南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3.唐高祖武德二年,下诏“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加所议,当加爵士”;唐太宗贞观二年,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祭。唐高宗永徽年间命孔子为先圣,并于乾封元年加赠“太师”封号。这些做法旨在( ) A.应对战乱初定的道德危机 B.构建儒家道统整合多元思想 C.强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适应科举制选拔人才的需要 4.义役是南宋百姓自发组织并形成的一种新的应役方式。参与义役组织的民众,将部分私有田地集中起来作为役田,以役田取得的收益补贴给组织内的应役者,而役首则负责掌管役田并决定各成员应役的轮次,他们通常由地方各甲的上户群体充当。南宋的义役( ) A.凝结了基层民众的经验和智慧 B.实现了徭役摊派的均等化 C.使徭役征发重心由人转向土地 D.推动了募役法的出台落地 5.洪武22年,朝廷对《乡饮图式》补充规定,强调乡饮坐席要分善恶、别贵贱、叙长幼,明确参礼者资格。《大诰》规定:良民中年高有德无过者坐上等;因户役差税迟误或曾犯轻罪者,坐中门之外;曾犯奸盗等重罪者,坐东门之内。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地方基层治理体系 B.强化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C.规范乡村宴饮礼仪秩序 D.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6.下表为近代不同人物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这表明( ) 代表人物 评价态度 康有为 批评态度,将义和团比作历史上的乱臣贼子,呼吁镇压 章太炎 认为义和团推动了革命事业发展 孙中山 肯定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性质,认为是帝国主义侵略激起的民族自卫战争,赞扬义和团的牺牲精神;也指出其存在盲目排外、迷信落后等弱点 邹容 认为义和团是“野蛮之革命”,只会添祸乱 鲁迅 将其视为变法失败后的倒行逆施 蔡元培 觉得是清政府顽固导致义和团运动发生 A.历史事实真实性具有不确定性 B.需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影响 C.革命派与改良派矛盾无法调和 D.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7.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后,发起国际公法学会,研究国际法和国内税收体制,并就裁厘加税问题发表看法,认为裁厘是国内政策,加税是国际政策,两者无必然联系,且强调关税自主关乎国家主权及国际地位。由此可知张謇( ) A.欲借助外交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B.认识到改变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C.具有国家主权与经济变革意识 D.旨在以提高关税应对贸易逆差 8.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工人文盲率达90%以上。为改变这一状况,政府自1938年起采取编印教材、成立识字组、夜校、开设训练班等措施。次年提出“发展民众教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