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0043

10.2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27张PPT) -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

日期:2025-05-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175193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28,27张,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程标准】 1.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国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 2.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 【概念阐释】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学习聚焦】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科技领域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基础设施走在世界前列。 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 领土、资源、人口、经济、政策、政府、外交、科技、交通通讯和国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20世纪80年代 1、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新台阶 2、1990年“七五”计划(1986-1990年)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3、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取得新成就 “银河-I”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4、重大工程建设:1991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 秦山核电站 “银河-I”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20世纪90年代 1、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2、2000年“九五”计划(1996-2000年)完成: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4、重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一批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1998年南方特大洪水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知识拓展:我国取得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斗争的胜利。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出口,从多方面拉动经济增长。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外贸出口也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大幅回升。中国兑现了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在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乔治·索罗斯 历史纵横 1998年抗洪抢险 1998 年夏,我国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安害,受灾人口达2.3亿。危急时刻,党中央高度关注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抗洪一线指挥;30余万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参加抗洪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坚强大堤;灾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舍小局顾大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第一线军民,夺取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在同洪水的搏斗中,党和人民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博,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城防提西段发生决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市民经过五昼夜的奋战,成功封堵了决口 “神威I”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亿次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三峡水电站 青藏铁路 (三)21世纪初(到2011年) 1、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困难:国家战胜非典疫情(2003年),夺取汶川抗震救灾胜利(2008年),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3、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