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0213

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05-26 科目: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371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教学设计
  • cover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 做生活的强者———面对挫折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认识挫折,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挫折教育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课标分解 1.《纲要》提到“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可以分解为: (1)学生能够识别和表达自己在面对失败时的情绪反应。 (2)学生掌握至少两种有效的应对挫折的策略,如正确认知、积极应对等。 (3)学生能够在模拟或真实的挫折情境中应用所学的应对策略。 2.对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分解为: (1)学生能够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与生活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 (2)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坚持和调整计划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撰的《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高一下册第十二课。本课将挫折的定义为个体有目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同时,课题强调了“强者”这一角色定位。故而,应对挫折并非是解决挫折本身,而是经历挫折时所产生的挫败感。作为强者,就要追求如何降低挫折感,同时看到自身力量与外在资源。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渴望独立自主,对他人评价敏感。同时情绪体验丰富且强烈。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但辩证思维能力仍需发展,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 进入高中,学业压力、走班选科、人际关系、家庭环境、自我期望等方面都可能成为学生挫折的来源。一方面,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已经拥有了一些应对挫败感的方法。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反复失败,期待落空等挫折事件时,容易采取逃避、攻击、自责等消极应对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搭建纸牌的过程,认识挫折事件与挫折(挫败感)的普遍性。 2.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减轻挫败感,感悟“不放弃”的内在力量,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 3.通过团队讨论的过程,生成应对挫败感的方法与资源,并能应用于自身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挫折的普遍性以及收集应对和处理挫败感的方法与资源。 难点:灵活将课堂所获得的方法与资源应用于自身挫折情境。 教学资源 1.纸牌; 2.分组座牌; 3.学案纸; 4.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心理游戏法 学法:体验式学习、反思性学习、合作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金字塔牌搭一搭(约5分钟) 预设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发放扑克牌,提示学生按花色分组就坐。 2展示课堂约定。 3.讲解扑克牌搭建三层金字塔游戏规则。 4.组织学生进行搭建三层金字塔的游戏。 5.结合学生在游戏中的反应,提问: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1.按扑克牌花色分组就坐。 2.了解课堂约定。 3.了解用扑克牌搭建三层金字塔游戏规则。 4.用手中的20张扑克牌搭建三层金字塔。 5.分享感受。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游戏,学生提升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学生在扑克牌搭建金字塔的游戏过程中产生触动,引出挫折体验。 教师通过采访并总结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引出挫折的定义,学生认识挫折的内涵。 环节二:金字塔牌再试试 (约15分钟) 预设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第二轮金字塔搭建活动。 2.结合学生在第二轮游戏中的反应,分别采访成功(搭得更高)的同学和两轮都失败的同学的活动感受与想法。 3.抛出问题“很多同学游戏没有成功,感受到挫败,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是怎么做到的呢?” 4.组织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5.组织各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