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1600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34833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现代战争,不同,文化,碰撞,交流
  • cover
(课件网) 5200多年历史中 大小战争:14500多次 2.8次/年 近2000年 无战争的日子:58天 战火中丧生: 36.4亿人 毁灭的财富:可铺宽150公里、厚10米的金带,环地球一圈 ———邵锡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东南大学学报》958期)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争取政治民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学思之窗】对比两幅地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克—斯(后合并成南斯拉夫)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结合教材p71,梳理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关系。 ③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地区 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欧洲 亚洲 中国 法属印度支那 印度 非洲 埃及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墨西哥 四大帝国解体;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诞生,改变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思考: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革命进程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从指望宗主国转为以民族解放的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尼赫鲁明确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出现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亚洲:中国、越南、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纲要》下第16课 P97 ) 胡志明 链接纲要 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而称其为印度支那。 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指导思想: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纲要》下第16课 P97-98 ) 甘地 链接纲要 亚洲:中国、越南、印度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 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