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发展; 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 官学 西周| 学在官府 汉朝|太学、地方官学 西晋|国子监 清代|(学、校) | 中央官学:太学 地方官学:文翁石室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 官学与私学 思考1:阅读书本思考,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思考2:“学在官府”的其他表现? 双重性质: ①古代中国最高学府 ②······教育行政机构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 官学 西周| 学在官府 私学 产生:春秋时期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学在民间 进一步发展:唐朝 表现:学塾、村学、蒙学 推动发展:宋朝 书院制度 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学受业者,亦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敕 表现:孔子影响最大 思考:阅读书本,思考私学的发展历程? ◎朱熹·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 (1)主要形式:官学与私学 (2)影响: 材料一: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统纪,恃以不坠。 ———(南宋)王应麟《慈湖书院记》 材料二: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 ———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 ①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 ②科举考试的推行,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学校教育 2.古代欧洲学校教育 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西北郊外,办起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学校坐落在 美丽的克菲索河边,两岸林木茂密,婀娜多 姿,学校的建筑和雕塑就掩映在一丛丛绿色 林阴深处。为纪念当地一名叫阿卡德穆(Academus)的战斗英雄,学校命名为阿卡德穆学园,后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习惯上仍称之为柏拉图学园。 ▲ 柏拉图学园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学校教育 1.综述: 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 皇帝费德里克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规定了大学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 中世纪的教会学校 “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原因 14世纪初,欧洲各国大学先后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以大学课程的演变为例,新的学科,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等,逐渐与旧的经院主义的课程一起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位置。由于教会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