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1966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18853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整体感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 19C末20C初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918.11 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20C初 1918.3 苏俄退出一战 1917.11 俄国十月革命 1917 美国中国参战 1916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915 意大利参战,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1914.9 一战爆发 马恩河战役 1914.7 1914.6 萨拉热窝事件 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信心百倍对出征的士兵宣布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 “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 英国妇女走上街头庆祝开战 参战前:积极、乐观、自信 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在1914年6月28日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因为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国耻日”这天在波黑萨拉热窝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 思考:参战各国政府、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心态是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增速 1.3 8.1 4.6 1.9 ———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整理 两次工业革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崛起,他们的信心也不断膨胀。但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对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发起了挑战。(根本原因)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情境探究】表格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现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取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程度。 影响: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巴尔干问题贸易、巴尔干殖民地、霸权普法战争后果突尼斯问题思考:在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纷繁复杂的矛盾中,主要矛盾的双方是哪两个国家?依据是什么?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879年 意 德 奥匈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俄 英 1892年 1904年 1907年 法 三 国 同 盟 三 国协 约 目的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影响 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3)两大集团形成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914年6月28日 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 刺杀斐迪南夫妇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