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6202

【大单元教学】1.1《放大镜》单元分析+课时教案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815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放大镜,分析,课时,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通过对比观察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片,获取它们的特征信息,并准确记录。 尝试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放大镜,学会检验其放大作用的方法。 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同镜片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及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差异,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思考镜片放大倍数与镜片本身特征的关系,锻炼推理和探究因果关系的能力。 科学素养 了解放大镜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放大镜的镜片特点及放大原理,丰富对光学现象的认知。 责任态度 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并总结放大镜镜片的特点,理解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了解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区别及与镜片特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镜片放大倍数与镜片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成功自制具有放大作用的简易放大镜。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需要仔细观察细节才能看清的图片,如昆虫的身体结构、植物的细胞组织等,然后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当我们想要更清楚地观察这些细微的事物时,会用到什么工具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教师拿出一个放大镜,现场演示用放大镜观察图片上的细节,让学生直观感受放大镜的作用。 通过展示有趣的观察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意识到观察细微事物的困难,从而自然地引出放大镜这一工具。现场演示放大镜的使用,让学生直观看到放大镜的神奇效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二)探究活动 观察记录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片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片各一片,以及观察记录单。 指导学生先用肉眼观察三种镜片的外观,包括形状、颜色等,并记录在观察记录单上。 然后,让学生透过镜片观察同一物体(如书本上的字),感受视觉上的变化,记录观察到的物体成像情况,如是否放大、是否变形等。 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观察感受和记录结果,讨论三种镜片的不同之处。 研讨 组织各小组代表汇报观察记录结果和小组讨论情况。 针对问题 “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倍数放大镜镜片的观察记录,从镜片的厚度、凸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对于 “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结合前面的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共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等特点。 再次探讨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深入分析不同倍数镜片在厚度、凸度等方面差异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结合观察结果进行推理分析。 拓展:自制一个放大镜 教师提出拓展任务:根据放大镜镜片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设计自制放大镜的方案,包括选择什么材料(如透明塑料薄膜、水、透明玻璃碗等),怎样制作(如将水装入透明塑料袋中形成水透镜等)。 各小组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简易放大镜,并使用自制放大镜观察物体,检验是否具有放大作用。 小组间相互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检验放大效果的方法。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记录能力。小组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清晰地认识放大镜镜片与其他镜片的差异,为后续总结放大镜镜片特点做准备。 小组代表汇报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