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0082

【核心素养作业单】古诗词诵读(五)——《浣溪沙》《清平乐》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5-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80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下册,语文,六年级,学年,2024-2025,编版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古诗词诵读(五) 《浣溪沙》《清平乐》 一、基础达标。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春天,花园里的花朵竞相zhàn fàng( ),五彩斑斓,fēn fāng( )四溢,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夏日的午后,阳光míng mèi( ),我漫步在溪边,看着xī shuǐ( )潺潺流淌,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3)他独自坐在yáng liǔ( )树下,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对时光流逝的yí hàn( )。 (4)秋天,果园里guǒ shí( )累累,农民们忙碌地采摘着水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充满了shēng jī(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蕲水清泉寺(qí) B.山下兰芽短浸溪(jìn) C.谁道人生无再少(shào) D.百啭无人能解(zhuǎn) 3、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少见多怪 谁道人生无再少 B.窗明几净 松间沙路净无泥 C.若无其事 若有人知春去处 D.前因后果 因风飞过蔷薇 4、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C.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5、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啭无人能解”中“啭”是“鸟婉转地叫”的意思。 B.“因风飞过蔷薇”中“因”是“因为”的意思。 C.“休将白发唱黄鸡”中“休”是“休息”的意思。 D.“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浸”是“浸泡”的意思。 6、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3)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 (4)谁道人生无再少 ( ) 二、灵活运用。 7、下列人物都不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一项是( )。 A.岑参、李白 B.王维、孟浩然 C.高适、杜甫 D.王昌龄、李商隐 8、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 D.“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休息,白发苍苍也要高唱黄鸡报晓。 9、下列对《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从视觉角度写兰芽、小溪、松林,从听觉角度写暮雨、子规,画面清新优美。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绵绵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抒情,表现了词人乐观、豪迈的情怀。 10、下列关于《清平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中“若”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如果有人知道春的去处,请唤回它与自己同住。 B.春已归去,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作者写的应是初夏时节,表现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C.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D.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充满惜春的惆怅之情。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仿照“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写一句富有哲理的反问句。 (2)把“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改写成一段表达对春天渴望的文字。 (3)用“明媚”写一句话,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