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单元教学第三课时为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本课分为“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两框,第一框“坚持党的领导”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包括党的领导地位、特点、意义,以及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框“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讲述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重要性、总要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方式。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节课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党的领导地位、特点、意义、执政方式。 难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重要性、总要求。 学情分析 ①知识储备:通过学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1、2课,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长期地位的合理性这两大方面,思考程度并不够深入,也缺乏系统性,因此要着重厘清教材逻辑,加强背景描述,引导学生探究党的执政地位的特点、党的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 ②思维水平: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推进议题式教学的实施。但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有待加强,因此要将抽的学科概念具象化,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实践能力: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经验和研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在筛选和整合信息时还有待教师的引导,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分类分步骤推进教学活动,以实现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法。 课时目标 课标要求:1.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意义;2.阐述中国共产党依宪执政、 依法执政的道理、方式和表现。结合本节课实际情况将核心素养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参与“土地流转政策宣讲团”,感悟党在国家中的角色和地位,增强对党领导一切的政治认同。 2.通过绘制“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文化墙”,体会管党治党的严峻形势,理解党的执政方式的合理性,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表演“再续窑洞对话剧”,感受中国共产党保持本色、与时俱进的信心与决心,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公共参与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党的地位与领导特点,同时感受党全面领导的意义,进而明确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引导学生自觉地搜集新时代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和危险,并自觉地梳理党的廉政建设的历程,掌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和党的执政方式。 学习活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播放“窑洞对”视频片段。开启第三课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学习之旅。 观看视频,思考“窑洞对实际上探讨什么问题”, 回答问题。 视频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本节课以“窑洞对”为开端,揭开中国 共产党对执政 考卷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学理价值。 探究 新知 总议题:赶时代之考———答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长期执政之考 分议题一:如何由快到稳,经营震天动地的事业———坚持党的领导 【议学情境】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畅通土地流转是关键中的一环。走进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武赵村,村里正面临着土地分散经营地力不足、无序流转等问题。 武赵村坚持党建引领,拓展“党建+”工作,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发展模式,盘活了土地资源,有序规范引导土地流转,2024年7月,有30 户村民收到分红,共计12万元,蹚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议学成果】 1.党的领导地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