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66892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部编版四年级-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课堂实录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696319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课堂
,
学习
,
教学设计
,
课件
,
夏日绝句
,
三首
《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学习任务单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人生在世当( dànɡ dānɡ)然要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死去,也要成为(wéi wèi)鬼中的英雄。 2、按要求完成练习。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理解,并说一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拓展延伸)再写一句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 4、(选做)给李清照制作名人小卡片(小卡片内容包含姓名、字号、代表作等基本信息。样式不限)。古诗三首———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傅秀足 课题 21.古诗三首———夏日绝句 课时 1 课标要求 1、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怀。2、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强化对诗歌节奏、意象的感知。3、发展批判性思维,理解“借古讽今”的创作手法及诗人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爱国之情的怀古诗。李清照借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诗的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哲理(价值观);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项羽的事例,具体阐释了这种价值取向,简洁而有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问题。同时,在古诗学习上,学生由于接触到的古诗资源有限,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相对较弱,不过在有了前两首古诗教学和单元导读页的主题讲解在前,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在理解诗句方法会相对较好。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背景资料的了解进而感悟诗人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能力: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句含义,积累文言词汇。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背景与诗歌内容的联系,分析诗人的批判意图。文化意识:感悟李清照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能力:掌握借助背景资料解读诗歌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及“借古讽今”手法,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南宋历史背景,分析“思项羽”的深层讽喻意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名将故事、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诗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联系。朗读指导法:多元朗读形式(分组读、比赛读)深化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 展示名将图文,提问:“哪些猛将宁死不屈?”引出项羽与李清照的关联。 观看图文,积极回答问题,激发兴趣。 链接历史与诗歌,为背景理解铺垫。 环节二:知诗人(5分钟) 播放李清照生平视频,补充南宋偏安背景。 观看视频,记录关键信息,初步感知诗人处境。 通过直观资料理解诗人创作动机。 环节三:明诗意(12分钟) 指导朗读,讲解生字词;组织学生划分节奏、逐句释义。 朗读诗歌,标注节奏;结合注释讨论诗句含义。 掌握诗歌字面意义,夯实语言基础。 环节四:悟诗情(15分钟) 提出问题:“为何李清照要‘思项羽’?”引导结合南宋现状分析。 小组讨论,联系历史背景,汇报诗人批判意图。 培养批判思维,理解“借古讽今”手法。 环节五: 谈体会(5分钟) 提问:“新时代少年如何爱国?”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分享感悟,结合生活实例表达爱国行动。 实现德育渗透,强化价值观教育。 总结评价 通过板书梳理诗歌结构(人杰-鬼雄-思项羽),总结诗人借项羽气节批判南宋朝廷的爱国情怀。 通过任务单检测诗句理解与爱国诗句积累。名人卡片制作体现个性化学习成果。 观察小组讨论参与度、朗读情感表现。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2、完成《21课古诗三首———夏日绝句》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三首》 课件(2025-09-15)
第4课《彩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25-09-15)
第4课《彩虹》(教学课件)第二课时(2025-09-15)
12《荷叶圆圆》教学设计(2025-09-15)
1.《白鹭》课件(共30张PPT)(2025-09-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