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二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虽有嘉肴》的论证层次,理解 “教学相长” 的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究《大道之行也》的 “大同” 社会理想,提升对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和品味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激发对理想社会的想象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理解儒家 “教学相长” 的观念和 “大同” 社会的理想,体会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的句式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深入理解儒家 “教学相长” 的观念和 “大同” 社会的理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和词汇用法,尤其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以及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2)把握《礼记》中的 “教学相长” 观念和 “大同” 社会的理想,并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古为今用的育人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中产生了许多璀璨的文化瑰宝。特别是儒家典籍 “五经”,这些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你们知道 “五经” 具体指哪几部作品吗? (生:《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这部典籍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之一,相传由西汉的经学家戴圣编纂而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古文,了解它所传达的思想吧!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儒家经典 “五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积累文化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现在请大家先自己大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下面这些字词的发音。 (嘉肴 jiā yáo 弗食 fú 教学相长 zhǎnɡ 学学半 xiào 自强 qiǎnɡ 兑命 yuè) 示范朗读,读准节奏 师:请听老师示范朗读一遍课文,注意体会每句话的停顿和节奏。 (示范朗读) 虽有 / 嘉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虽有 / 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是故 / 学 / 然后知不足,教 /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 / 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试着模仿老师的节奏,标注出你觉得难读的地方。 (生自由练读,交流明确) 预设 多用对偶句式,整齐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译读课文,积累词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尝试口头翻译全文,并在文中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提出疑惑,集体讨论解决。 (3)师生合作整理重要词语和句式,制作成资料卡片供后续复习使用。 资料卡片示例: 通假字: 学学半(“学” 同 “敩”,教导) 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一词多义: 学学学半(动词,同 “敩”,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 是标志,正常语序应为 “其谓此乎”)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积累文言文基础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