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8149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3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9课,鱼我所欲也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意 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从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第1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整齐,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所欲有于生甚者”)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默写填空 (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8.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   《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意丰富,其中的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行道之人弗受(    ) ②妻妾之奉(    )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箪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芳草鲜美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太守自谓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2.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