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六年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10 古 诗 三 首 项目 内容 作者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被后人誉为“诗鬼”,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于谦:明代大臣、军事家,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号板桥,字克柔,“扬州八怪”之一,人称板桥先生。 会写字 luò chuí záo fén 络 锤 凿 焚 易错提示 多音字 yàn(燕子) jìn(干劲) 燕 劲 yān(燕山) jìng(强劲) 形近字 络(网络) 锤(铁锤) 焚(焚烧) 洛(洛阳) 捶(捶背) 婪(贪婪) 听写 词语 金络脑 千锤万凿 焚烧 字词 理解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高尚的节操。 任:任凭。 尔:你。 重点句理解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诗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赏析:这两句写的是边塞战场的景色,“大漠”“燕山”一下就把人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2.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诗意: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赏析:“金络脑”指的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表示非常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这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诗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赏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 重点句理解 4.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意: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赏析:诗人以石灰石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赏析:这两句写出了竹子的特点,突出了竹子挺拔、坚韧的神韵和顽强的生命力。) 6.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意: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赏析:这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突出了竹子傲然挺立、坚韧刚劲的品格。) 背诵 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课文主题 《马诗》表面写马,实际是托物言志。诗人借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的愤慨,以及希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建功立业的期盼。 《石灰吟》也是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写法 托物言志,通过描绘客观事物的某一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示例: 1.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拓展积累 托物言志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题徐明德墨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项目 内容 人物简介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会写字 zhì bì jùn pā pì chǒu xuē mó xíng hng bǎng kěn páo yā zhí稚 避 峻 啪 僻 瞅 靴 魔 刑 哼 绑 啃 袍 押 执 易错提示 哼:右下是“了”,不是“子”。 执:第五笔是横折弯钩,不是横折折钩。 多音字 mái(埋头) méng(蒙面) 埋 蒙 mēng(蒙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