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6194

守护假期安全,共度美好端午!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中下学期端午节主题班会

日期:2025-10-09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44794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守护,PPT,主题,端午节,学期,中下
  • cover
(课件网) 守护假期安全 共度美好端午 5.5端午节主题班会 端午安康 安全在心 “艾蒲青翠,喜乐绵长”。 又到粽子飘香时,又是端午佳节至,挂艾草、赛龙舟、品香粽…… 在享受传统节日欢乐氛围的同时,安全问题可千万不能放松! 这份端午假期安全指南请查收, 愿你和家人平安过节, 健康常伴! 导语: 端午由来及习俗 端午节安全指南 传承文化精神 端午传新风倡议 01 02 03 04 目录-CONTENTS PART 01 端午由来及习俗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的由来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它们被认为有驱邪辟恶的功效,可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平安。 端午节习俗———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端午节习俗———吃粽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习俗———雄黄酒 五色线主要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后来,系五彩绳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端午节习俗———系五彩绳、佩香囊 PART 02 端午节安全指南 戏水是孩子的天性,但为了孩子的安全,请千万别让孩子去水库、河流、湖泊、池塘等野外水域玩耍。孩子外出时,家长要做到“四知道” (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要教育孩子做到“两会”(发生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牢记“七不三要”,遇到险情立即寻求成年人帮助。 防溺水安全 1.教育孩子不在马路上玩耍,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并看清红绿灯标志、危险标志、禁止标志,注意上下车时的交通安全。 2.乘车时系好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乘坐摩托车、电动车一定要佩戴安全头盔,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如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